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关爱 诚信 求真 探索

4617 收藏

医院简介 Hospital profile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医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
进入21世纪后,医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医院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东北地区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综合得分为A+,位列全国第17名、东北区域首位。在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5名,连续12年位居东北首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2名,连续7年位居东北之首。
医院现有和平和浑南两个院区,编制床位3933张,年门急诊量约350万人次,出院约16万人次,手术服务量约9.4万例。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项。有职工4390余人,其中正高职244人、副高职2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共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6人,数量位居全国大医院前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浑南院区,位于沈阳市浑南区。院区已建成区域占地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约22.03万平方米。共四栋单体建筑。目前院区设计床位1035张。浑南院区方案设计采用国际先进理念。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将生命之树的主题与医院百年院史结合起来,塑造出浑南院区独具魅力的建筑群。浑南院区大胆的设计了下沉式庭院,实现较理想的人车分流,创造了更好的疗愈空间。院区外环境设计尊重生态本底,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渗、滞、蓄、净、排” 结合,也提高了院区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建设历程 Construction process

浑南院区建设主要时间节点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1. 总体规划

  2. 该项目目前已建成规模为220348.1㎡,整体建设完成后规模突破60万平方米,远期整体提供床位数超过4500床。为东北地区综合诊疗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国家首批12个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单位之一。

项目选址


院区中央的物流通道为东西向,建筑主体为南北向。通过下沉庭院和室外大平台的组织。物流通道和人流、车流都得到了区分,同时,急诊流线位于整个院区的西侧,将急诊人流和车流与门诊流线分开,也有利于平时医院的使用和医院的患者、工作人员和物料的进出。整个院区的物流通道作为医院的"动脉",承担了医院工作的重要物料输送任务,设置在院区的中央流线上,通过对两个医技平台的服务,方便院内的运输和到达。

综合医技楼提供医疗技术支撑及科研技术支撑。利用全院信息化优势,分别在各专科楼实现复合功能,分流病患。利用平面和竖向的功能分区,合理引导病患人流,提高医疗环境品质及就医环境。采用"主干到枝叶"的有机生长为设计思路。主干为两期医技平台,涵盖手术、检验、检查等平台空间。利用连廊,医疗街等内部联系空间,服务各个枝叶。


医技一层为生活、后勤保障空间,人流量较大的功能均布置在二层和三层。二层连廊组织的医疗街为医院的诊疗平台动力通道,将患者引入各个医技科室。三层主要为手术平台区。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及陪同家属也是通过三层的医疗街的组织来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竖向交通通过污梯和洁梯,运输病患及后勤物流。方便直达。





三层连廊方便将病房专科楼内患者导入到医技中心的手术平台。
门诊患者通过竖向与水平交通联系,方便快捷到达各个专科楼。手术部来往病患通过三层连廊进出。三层为手术流线。
检查部门都集中在二层,通过连廊连接,二层形成主要医疗街通道,将患者导入各个检查科室。二层为检查流线。

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对与整个理念和形体的延续,将生长,可持续的思想贯穿始终。

医技平台的"检验中心、动力中心、手术中心等理念代表"树干",各专科楼代表"树枝"。

内外实景 Real photos







室内动线、色彩如"浑河水"的灵动自如,大气、包容。将建筑·空间·人作为设计思考的重点。将医院打造成先进、现代、创新、环保的绿色医院


医疗走廊


候诊区


诊室


无障碍设计


探视区公共空间


护士台


标准病房


会议室


服务台


建设心得 Management assessment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浑南院区运营后评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浑南院区用地面积约17.67万平方米。项目一期4栋建筑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到2018年10月开诊试运行。一期建设内容为门诊楼、医技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中心,目前开放床位1127张。经过了近4年的磨合与运行,目前浑南院区运转良好,为医院高水平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在浑南院区建设的征程中,医院内外参建及运维团队勠力同心,高标准地完成了建设目标,将浑南院区打造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多层面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数字化医院。我们也不断地摸索、总结项目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内容值得与同行们分享。

一、 规模合理扩增,支撑医院高水平发展

在浑南院区建成以前,医院仅有和平一处院区。该院区地处沈阳市老城区,历史悠久,是20世纪初建立的伪满洲国满洲医科大学校址。和平院区承载着我院百年历史,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空间上的发展。由于该院区占地面积较小,形状不规则,且有多处需保护的历史建筑。经过几次有限的改扩建后,院区内空间基本饱和,但仍不能满足医院医教研方面的需求。门急诊、住院部人满为患。手术室、设备数量有限,医护人员只能"以时间代空间",甚至通宵加班进行诊疗工作,负担很大。

浑南院区建成后,医院规模得以扩展,新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提供了1100余床位、25间手术室以及适配各型先进设备机房若干,并为门急诊、科研教学提供了较丰富的空间。规模的合理扩增,带动了医院整体医教研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浑南院区主走"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将资源集中在肿瘤治疗及外科新技术应用上。引进了包括射波刀、TOMO、一体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室等在内的一系列新设备或成套方案。浑南院区投入使用后,依托院区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医院四级手术量较以往有较大增加。医院治疗效率也得以提高,以放射治疗科为例,浑南院区投入使用后,治疗室由2间拓展到7间,治疗量较以往成倍增加,通宵治疗成为了历史。此外,浑南院区内设有更加先进的肿瘤实验室,临床药物实验室、临床培训实验室等。可是说,浑南院区的建成为医院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 人文环境改善,花园医院初见规模

    浑南院区的总体设计以绿色立体花园式理念为核心,创建了"医疗核心、高效便捷、大自然、公众共享"的"医疗街",充分利用医技双核心运作、垂直布局形成医疗综合体;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遵循城市肌理,开辟用以治疗和关怀的城市记忆露台, 构建立体式花园系统,各楼立面选择主题为"中国红",更好地实现医院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

造景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地势总体布局,优化场地植被配比,创造局部生态景观,同时也可以阻断噪声的干扰以及实现对动静区域的隔离,并设计大面积微地形绿坡。项目贯彻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理念,通过建筑、院区道路、院区绿化等维度综合控制和利用水资源。

室外景观平台,将院区人行流线和院区绿化融合在一起,获得足够的场地归属感,又能满足整个院区的功能需求和交通便捷要求。不仅将各楼周边的场地围合成一个私密的花园,而且能调节整个小区域的微气候。浑南院区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景手法,为患者提供冥想静养、漫步健身、赏花品竹、生态环保的 丰富的庭院空间。

公众共享空间是浑南院区的另外一大特色空间,所有组成元素共享一个医疗技术核心。医技中心作为医院的硬件核心,支撑整个院区的运作,占据中心区域, 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支撑医院的各个区域,并作为科研人员与医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区域,推动医学合作。中央"医疗街"上设置与多个专科医疗中心的接口,方便患者前往附近的各个专科。医生区域可以共享多个专科之间的资源,实现最高运行效率。所有医疗资源"以患者为中心", 医疗功能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部门布局,通过垂直交通,缩短患者与工作人员的行走距离,降低能耗。

院区整体布局以架空平台和"医疗街"为核心, 低层的建筑环绕其展开,并将建筑体量进一步拆分。门诊部分保证每间诊室都能自然通风。地下和医技部分通过下沉庭院、室外中庭等,充分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给候诊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可以轻松呼吸的环境。在底层多采用可开敞的柱廊,在极端天气下可以封闭,而在适宜的天气下可以打开,形成自然舒适的半室外空间。建筑局部架空,在建筑群中形成穿堂风,带走建筑中多余的热量,营造出舒适的疗愈环境;同时设置了内部庭院, 使院区内形成了完整的通风系统。

将人流量密集的门诊区域分解成三个单元,与医技、住院拉开一定距离, 形成丰富的内庭院。在人流量大的医技中心内部设置中庭,结合等候区等公共空间的布置,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通风和景观视野。这些景观花园、内庭院、下沉庭院和屋顶花园共同构成了立体绿化系统,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的舒适度,也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了恬静的休息场所。丰富的小品、雕塑、植被塑也造就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共休闲空间。

三、 人车分流、内外交通组织合理

浑南院区的内外交通组织贯彻生命之树的设计理念,注重开放、层次与脉络。在室外,下沉庭院配合上方的室外平台,对人流、车流、急诊、物流交通流线做了良好的区分,彼此互不干扰、又有所联络。浑南院区整体上并无所谓"主出入口",也没有院墙,对人流交通非常友好。来院人员可以通行于室外平台,并根据自身到达方式、方向和诊疗需求选择不同方向的入口进入院区和各楼。方便医患的同时,也解决了医院主要出入口人员拥挤的问题。医院采用立体式交通设计,机动车辆进入院区后,通过坡道进入地下室,将患者送至相应的即停即走下客区后,即可通过坡道离开院区。尽量减少地面车辆,营造出安全宜人的地面步行环境, 充分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车辆在下沉庭院层单向通行,进入下沉庭院后,车辆除可直接进入停车场停车外,还可依标识行至院区内任意单体落客区落客后再行停车,便于接送患者。

在室内,浑南院区在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门诊-医技-病房楼"轴线思路,建立了以医技中心为主干,以其他各楼为枝叶的的树状模型。在医院信息系统和导视系统的支持下,各楼发挥各自功能,分流病患,并通过水平和竖向上功能分区布置,合理的引导人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医护人员在老院区的习惯,将人流量大的常用检查、治疗、手术等功能布置在"主干"医技中心的二、三层,医技中心二、三层通过连廊与医疗街形成的通道体系服务于周围各楼,配合各楼垂直流线上的医、患、洁、污四类专用电梯辅助,浑南院区室内交通总体表现良好。

此外,浑南院区设置有一座直升机起降平台,该平台设施完备,起降条件良好,且通过了国家B类通航机场备案。这为医院下一步开展空中应急救援服务奠定了硬件基础。

四、 楼宇数字系统应用,助力节能减排

浑南院区在楼宇自控系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项目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通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热风幕等设备进行信号采集和控制实现建筑物设备管理系统自动化,让设备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提高建筑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五、 总体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地自我完善 

    浑南院区建设秉承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一期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建设团队在一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阶段医院对建筑的需求开展了1.2期项目的设计。1.2期在理念和形体上延续总体方案,功能上是一期的补充与优化。目前1.2期项目已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建设完成。未来,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将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完善与扩展。

六、 经验与不足

(一),墙面材料的选择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的人流量总体较大,这对装饰材料耐用性及安全性是一种考验。在浑南院区一期建设中,我们在内外墙装饰板的选择上做了一定的讨论。在北方严寒地带,材料的抗冻融性能以及使用中的耐冲击性能都尤为重要。对于质地较脆的材料,在冻融或低温冲击后可能会发生脆断,所以我们推荐使用轻质高强的金属材料来作为内外墙装饰材料。此外,外内墙装饰材料不论是金属还是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都需要按幕墙相关要求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以保证安全。

(二),加强智能化监测和管理的投入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医院应当在满足日常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但由于一期建设资金投入有限,设备监控精细程度尚有提高空间,楼宇自控系统暂时无法实现全部设备自动化调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进一步细致优化,楼宇自控系统日常应用未完全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针对设备的监测和管理,但随着后勤智慧化的发展,后勤运维信息化提升的需求,传统的楼宇自控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后勤使用需求,我们在1.2期的建设中将采用强弱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医院建筑"水电暖气+能源效率"为目标,将医院建筑的各项机电信息进行集成与分析,并与能耗指标进行交互,从供能侧监视医院能源消耗,从用电侧控制和管理设备运行与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机电设备的用能安全,使用安全,设备使用及能源使用的效率。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医院后勤管理能力与效率。

(三),供电、接地和电力监测系统的选择

因医院有供电不能间断的特殊性,但目前运维人员的年龄偏大,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后期突发停电难以快速处置。所以在选用对持续供电有保障的设备如自动电源转换设备时不但应考虑到市政电力中断、变电所设备故障等常规问题,也要考虑到日常运维检修停电的问题。在市政电能质量较好的前提下,每年的运维检修停电便成为了停电次数最多的原因。通过对自动电源转换控制器的合理选型,就可以做到运维检修时不停电,减少因停电对医疗的影响。

目前进口的医疗设备对供电质量及系统接地要求均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系统死机、元件烧毁,不但对就诊工作造成影响,还给医院带来损失。首先在供电质量上,选用电压暂降治理设备保护贵重进口医疗设备,防止因市政外电因瞬时的骤升骤降造成医疗设备损坏。另外大多数的进口设备在突然停电时应给予足够的放电时间,末端保障该设备的自动电源转换设备建议不要设置为自动状态,在进口设备放电完成后手动切换,避免自动状态下的二次供电造成损坏。此外进口设备(如西门子)通常要求联合接地阻值小于1欧姆,独立接地阻值小于4欧姆。但实际中即使联合接地小于1欧姆时,各类医疗非医疗设备也可能存在互相干扰,但另外单独做独立接地又提高了建筑成本,建议设置医用局部等电位端子箱和一般设备等电位端子箱加以区分,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传统的电力平台可以很好的监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并在设备故障时提出报警,但起到的仅仅是保障安全运行的作用。医院信息部门的楼宇控制系统平台也仅仅对楼宇状态进行监管调控,彼此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没有起到串联呼应的作用,无法满足后勤一站式服务的需求。我们建议采用强弱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电力系统平台与楼宇控制系统平台合二为一,既解决了不同系统间通讯协议难以打通的问题,又可以根据楼宇系统的数据反馈很好的分析了电力系统中能耗方面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能耗用量的反馈情况分析出电气元件使用损耗情况,将损耗较大的电气元件提前更换,避免事故发生。

(四),污物自动物流系统

    目前,浑南院区在物流运输上采用了气动物流系统,我院自2008年既开始使用气动物流系统,在使用及运维方面已有了较完善的经验。气动物流系统在和平院区、浑南院区都大大减少了垂直运输的压力,降低了运输对人力的需求。但气动物流的应用仅用于药品、样品及其他轻质物品。我们在运维过程中意识到,垃圾废物运输也是物流运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垃圾废物在未压缩前体积大,重量偏重,目前运输基本倚靠人力及少量运输车辆,效率较低。且人力倒运垃圾容易引发感染事故。这种情况下,应用污物物流系统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我们也在评估这项技术。希望在未来的建设中予以实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