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4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苏州市立医院

三级 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
819 收藏

医院简介 Hospital profile

本项目地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广济路286号,总用地面积为25637平方米。原为苏州市广济医院用地,四周交通发达,西侧为广济路,南侧与外城河相邻,环境优美。
总建筑面积69713.6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317.5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1396.09平方米,总投资约54972.79万元。整体建筑风格需采用新苏式风格。地上四层,局部三层,地下两层,规划床位数450张。计划于2023年5月项目竣工。

建设历程 Construction process

2016年12月29日,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18年7月9日,取得用地预审意见

2018年12月27日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苏发改中心[2018]308号

2020年6月17日,取得规划方案技术审查意见书
2020年7月9日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关于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2020年8月26日,取得人防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
2020年11月9日,取得土地划拨批复
2020年11月13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020年12月8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020年12月25日,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2020年12月3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项目开工
2021年1月8日,奠基仪式
2021年9月27日 ,桩基验收
2022年1月3日,项目整体正负零完成
2022年5月18日,项目封顶
2023年5月,竣工(预计)

建设项目经济指标
总投资:55000万元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项目选址
项目地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广济路,总用地面积约为25637 平方米。

原为苏州市广济医院用地,四周交通发达,西侧为广济路,北侧为待建规划道路康乐街,南侧与外城河相邻,环境优美。
基地距离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约360m,非常便于医疗资源共享。


设计理念
(1)先进和前瞻性的功能定位。
重点从服务能力、技术优势、引领作用三个方面来明确功能定位。服务能力方面,结合近几年康复医学专科发展情况,在神经、脊髓、骨关节等传统康复基础上,增设重症康复、肿瘤康复、运动康复、盆底及产后康复等新专科,规划相应的设备和场地。技术优势是三级康复医院的重要内容,除常规的PT、OT、ST、ADL、物理治疗外,规划了超声治疗、手术室、内镜中心等综合医院的医疗功能,为开展康复临床新技术提供支撑。引领作用主要是康复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我们按照功能评定及康复训练中心的模式,规划了卡伦智能康复测评训练中心、高级脑功能中心、吞咽构音中心、步态及平衡中心、体适能中心等评定与治疗训练一体化的各类康复中心。通过功能定位的研究,使新建的康复中心成为服务全面、理念新颖、技术先进的康复医院。
(2)一体化的空间布局。
打破康复医院康复治疗训练区、住院区分别独立设置,康复治疗训练按PT、OT、ST、物理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分层、分区域设置的传统布局。而是围绕某一类疾病或功能的康复,如神经脊髓、骨关节及运动、心肺与慢病等,将PT、OT、ST、物理治疗各种治疗手段等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整合康复区。在整合康复区周围配置相应病区,布置在同一楼层上,形成综合治疗单元,患者大部分治疗在同一区域和楼层完成。门诊、医技、康复评定与评估区也设在同一区域或楼层。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门诊—评定—住院—训练的模式,康复流程更加简洁流畅,诊疗效率得到提高,患者体验度更佳。


设计理念
(3)去医疗化的疗愈环境。
“疗愈环境”理念是随着现代医疗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物质需求的提高而演变来的。“疗愈环境”空间设计,不再仅仅满足医疗工艺流程的功能性设计,还是需要考虑到患者所处环境里营造出的人文关怀,重视患者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恢复。由于康复医院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在进行内部环境营造时不但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充分考虑无障碍、适老化、家庭化等的设计,还要注重患者心理层面的感受,带给病人一个身心轻松没有压力、具有家庭氛围的康复环境。
(4)探索康复医院建设规范。
进入二十一世纪,康复医疗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仅由原国家卫生部于2012年制定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上述标准仅规定了基本建筑指标、科室设置、基本设备配置,缺乏康复医院建设相关的医疗工艺、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等标准。近年来,许多康复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发展迅速,原有标准难以适应康复医疗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因此,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康复医院建设的典型案例,吸收了新的理念,通过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康复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筑指标、医疗工艺、建筑要求等进行探索,力争形成新的规范和标准,以推进康复医院建设,推动康复医疗事业发展。


总体规划
(1)建筑布局因地制宜。
本项目地形狭长,且受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控高影响。规划布局从用地条件与医院功能出发,建筑整体呈两个高低体量并行布置,用足建筑限制高度。布局顺应地形伸展开来,病区位于东侧和西侧,使病房更易获得最佳日照,拥有最开阔的景观视野。主入口门厅、门诊、医技及主要康复治疗功能、置于中间位置,避免内部行走流线过长,同时形成中轴对称的建筑形态。
(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为满足医疗用房面积需求,充分利用地下一层空间。置入下沉庭院,增加地下一层采光通风。
(3)交通组织合理。
院区西侧在主路设近期出入口,延长入口行车流线,减少对主路产生交通拥堵的可能性。院内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场地出入口结合设置,引导车流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合理规划车流、人流、货物流线、污物流线等,尽量避免流线交叉。
(4)引入苏式园林理念。
为保证采光通风,在建筑内部设置两个下沉式中庭,病区围绕中庭布置。同时在地下负一层设采光长廊和多个下沉式庭院,既保证了采光,由增添了绿地。

总体规划
(1)建筑布局因地制宜。
本项目地形狭长,且受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控高影响。规划布局从用地条件与医院功能出发,建筑整体呈两个高低体量并行布置,用足建筑限制高度。布局顺应地形伸展开来,病区位于东侧和西侧,使病房更易获得最佳日照,拥有最开阔的景观视野。主入口门厅、门诊、医技及主要康复治疗功能、置于中间位置,避免内部行走流线过长,同时形成中轴对称的建筑形态。
(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为满足医疗用房面积需求,充分利用地下一层空间。置入下沉庭院,增加地下一层采光通风。
(3)交通组织合理。
院区西侧在主路设近期出入口,延长入口行车流线,减少对主路产生交通拥堵的可能性。院内采用人车分流设计,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场地出入口结合设置,引导车流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合理规划车流、人流、货物流线、污物流线等,尽量避免流线交叉。
(4)引入苏式园林理念。
为保证采光通风,在建筑内部设置两个下沉式中庭,病区围绕中庭布置。同时在地下负一层设采光长廊和多个下沉式庭院,既保证了采光,由增添了绿地。

医院规模不大,用地紧张,将门诊、医 技、康复检查与治疗用房、住院功能集中布局, 使平面布局紧凑,交通组织简洁。
主入口门厅、门诊、医技及主要康复治疗功能、集中在低层的中间位置,避免内部 行走流线过长。
采用【大平层康复】的理念,每层均设有康复治疗区,住院病人的日常康复训练可以 同层解决,缓解竖向交通压力
病区位于东侧和西侧,病房更易获得最佳日照,拥有最开阔的景观视野。
适当将部分医疗功能和配套用房设置在 地下一层,也使垂直交通更有效率。利用采 光井和中庭将采光通风引入地下,减少地下 空间封闭感。

内外实景 Real photos


立面造型
建筑形式从苏州传统建筑中提取灵感,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是造型设计的主要依据。
外墙材质以涂料、铝板、玻璃等为主,建筑主色彩为白色。檐口、片墙等形式借鉴传统建筑形式并结合现代的处理方式将其优化。
医院主入口设计简洁大气的照壁,在西向立面设置花窗造型,苏式韵味藏于建筑的意形之间,与古城风貌和谐相融。

立面造型
建筑形式从苏州传统建筑中提取灵感,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是造型设计的主要依据。
外墙材质以涂料、铝板、玻璃等为主,建筑主色彩为白色。檐口、片墙等形式借鉴传统建筑形式并结合现代的处理方式将其优化。
医院主入口设计简洁大气的照壁,在西向立面设置花窗造型,苏式韵味藏于建筑的意形之间,与古城风貌和谐相融


细部设计与空间体验
由于康复医院服务人群的特殊性,本项目在细部设计与空间体验上,采用“疗愈环境”理念,把家庭化、适老化、无障碍化、情景化作为设计与体验重点。
家庭化方面:
病房以两人间和单人间为主,考虑轮椅回转及推床空间,病房建筑面积比综合医院病房增加20%以上,墙面材料和色彩以温馨为主,布置了写字台、沙发座椅、储物柜、小冰箱、床头灯等,尽量模仿家庭环境。医院色调以暖色调为主,色彩明快,对比明显,增加艺术性陈设,打破传统设计色彩中性、缺乏变化的沉闷感,体现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适老化方面:
照度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基础上提高1个等级,以连续性照明为主。地面使用防滑弹性材料,家具不宜移动,完善各种防撞措施。标识做到图像化,字体增大,与底色对比明显。
无障碍化方面:
康复医院的无障碍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仅要满足一般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更要从患者出发,在建筑结构上尽可能平层移动,在流线上减少移动距离,在移动中减少搬动次数。
情景化方面:
康复的目的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除专门的ADL情景模拟空间外,康复医院应结合各种设施布置,模拟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本项目在室外场地布置时,建设专门的康复步道和园艺绿化场所,康复步道有多种路面和缓坡,园艺可以种植浇灌,楼梯可以成为步态训练场所。结合服务性空间布局,设置了餐饮、购物、阅读、娱乐等社会生活场景,以便康复患者尽快适应日常环境。




双人病房


景观设计

本项目景观设计契合庭院式医院的设计理念:结合院区入口处设置景观游园,使人进入院区时心情得到放松;建筑中置入庭院形成互相渗透的生态绿化空间;利用屋顶平台打造屋顶花园,创造怡人的康复环境。将景观设计与室外康复训练场地有机结合,设置康复步道、园艺康复训练、康复运动场地等,使景观环境可进入、可使用。

走道扶手平时使用状态


走道扶手管道井检修状态

安全性
本项目最大的安全性在与无障碍与适老化设施的普遍运用。针对康复医院患者残障人士以及老年群体较多的特点,全院各区域均装有紧急呼叫装置。诊疗室、检查室的面积和门的宽度比综合医院适当扩大,公共走廊、病房走廊,候诊区宽度相应扩大。主要出入口门以感应平移门为主,为避免轮椅活动导致墙壁破损,墙面设置护墙板及防撞条,走廊扶手保持连贯性。
病房开关设置在1100mm的高度,让轮椅患者容易触碰;病房内设置夜灯,帮助患者在夜起时有良好的观察视线,避免因灯光黑暗发生摔倒意外。病房卫生间空间尺度可供轮椅患者360度回转,不设台阶和挡水条,做到无高差和行动无障碍;卫生间门可以双向打开;洗漱池下方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患者方便使用;马桶边与淋浴区分别设置带拉绳的紧急呼叫装置和助力扶手。


创造性

本项目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功能定位中,在康复医院中引入部分综合医院的医疗功能,为开展康复临床新技术提供支撑。创立功能评定及康复训练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和康复效率。
二是空间布局上打破了以往门诊、住院、康复训练分设的建筑布局,建立了大平层布局的模式。将康复治疗训练区和病房布置在同一楼层上,形成综合治疗单元。门诊、医技、康复评定区也设在同一区域或楼层。
三是“疗愈环境”设计理念的运用,通过使用自然明快的色彩、柔和明亮的照明,合理利用视、听、触、嗅、味五感元素,使医院环境更人性化、更友好。
四是无障碍与适老化设施在医院的普遍运用。五是通过设计与建设实践,进行了康复医院标准化设计的研究:如规范各类流线、康复典型房型、康复训练治疗空间、康复公共区域等,为制定康复医院建设标准打下了基础。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