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

搜索
CHCC2025
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
筑医台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南京市中医院

三级 中医医院

一次建成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中医医院

区域医疗中心 中医医院
2476 收藏

医院简介 Hospital profile

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现有1个主院区(大明路院区)、1个分院区(夫子庙院区),三个紧密合作型医联体: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高淳分院(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滨海分院(盐城市滨海县中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发展到现在已是一所中医特色明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园式、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医院现占地面积92亩,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在职职工1925人,其中高级职称卫技人员459人,硕博士458人。医院科室设置完善,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肛肠病学),国家级重点专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中医脑病学),江苏省重点专科8个;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16个。医院有国家、省市级名中医80人,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6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27个、国家及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4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24个。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京市中医药现代化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南京市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地、南京市普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市临床生物资源样本库等。
医院拥有院内自制制剂122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丁氏痔科医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洪氏眼科”“金陵中医推拿术”;与多名国医大师、国医名师达成合作协议;与美国、比利时等多所大学开展院校间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全面合作。在全国率先创立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并作为典范向全国推广建设经验。
2021年,医院荣登“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中医肛肠病学全国排行榜第二名;肛肠科、脑病科被评为“2021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获批1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江苏省中医肛肠疾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获批2个市级临床研究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疫病研究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中心。

建设历程 Construction process

南京市中医院新址东临响水河,南抵永乐路,西至大明路,北达东风河,占地约92亩,总建设面积约31.1万m2。其中地上建筑19.6万m2,共有17层,设置35个病区,床位总规模1500张;地下建筑11.5万m2,共两层,设置为停车场及辅助用房。医院总绿化率达30%,其中院内中心花园为中国园林式设计。 

建筑面积占比分别为:地下层的停车场、制冷机房、锅炉房、配电房、污水处理站等保障系统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37%;住院部约占27%;门、急诊约占15%;行政管理约占8%;医技科室约占6%;药剂科室约占4%;食堂、超市、下沉广场等生活服务约占3%。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2018年南京市十大民生工程——是南京南部新城首个启动的民生工程,也是全国一次建成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中医院。

2020年江苏省住建厅评定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 

因形就势——遵从原生环境的自然体系

尊重基地的自然体系,采纳良好的朝向、景观。聚合收敛的整体布局,节约用地,为城市退让出大片的环境空间。

与时俱进——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框架

将医院建设纳入新区城市规划框架,承担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空间形态上和城市布局、文脉脉络相呼应。

集中共享——构建简洁高效的医疗体系,采用集中共享式,一轴多核的医疗体系,充分实现集中资源共享。用地效率——最大化集中绿地、发展用地。服务效率——最短化内部流线。运营效率——最低化运营管理成本。建立稳定、适应的功能模块和高效、合理的医疗流程。

方正圆融——创立和谐辩证的主体表达

竖向体量和横向板块的有机穿插,阐明了整体建筑的逻辑构成弧形和方形的衔接融合,体现了不同功能模块间的有机共存,形成了完整和谐的标志性医院形象。

绿色节能——建筑绿色  设备节能

外立面采用水平外遮阳或玻璃间百叶遮阳、屋顶覆土绿化等措施减少建筑物能耗。设备节能措施有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太阳能辅助供热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水蓄冷空调系统等。

中医特色——文化传承  中西合璧

悬壶济世:四诊为骨,亭廊为脉

                 修医者心,养患者身

医院位于南部新城中心区域,东邻响水河,南到明匙路,西至大明路,北达东风河,项目建设用地整体呈不规则梯形,面积约6.15万平方米。

院区的道路系统分别为:地面道路,下沉道路,过街地道。地面道路:沿院区北侧、西侧及南侧设置,为院区主要车行交通道路。下沉道路:院区东侧设置下沉广场,和地面道路构成交通环路。过街地道:在南侧地块开发时,建设车行过街地下通道,沟通永乐路南北两侧的地下交通。按医院功能需求区分各种车辆流线,分别出入,各有通路,互不干扰。a.门诊车流:b.急诊急救车流 c.探视住院车流 d.行政办公车流 e.供应车流 f. 废弃物车流


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将人流、物流引入地下,保持地面秩序良好,并充分考虑与二期用地及地铁的通道衔接。

建筑群南侧高层为住院楼,享受良好的景观及日照。西侧裙房为急诊楼,设急诊急救留观等功能。群房中部为医技楼,裙房东侧为门诊楼。建筑群主轴中部为后勤综合楼,设置食堂、供应等共享功能,北侧为行政科研综合楼,综合设置行政、科研、教学、培训等功能。

“一轴多核”线形规划结构 “一轴多核”的方式解决功能布局。 “轴”——共享功能为主形成的线形载体。“核”——节点,能量辐射、扩散的源泉。“一轴多核”线形规划结构,体现医院功能单元的高效联系与发展的适应性。


内外实景 Real photos


门诊医疗街设计,通透宽敞,采光良好,减少压抑不适感

16部扶梯、12部电梯上下便利 


洁污严格分区,功能用房设置合理,流程便利

病人在门诊区域完成所有诊疗、缴费、检验检查、取药流程 


洁污严格分区,功能用房设置合理,流程便利

病人在门诊区域完成所有诊疗、缴费、检验检查、取药流程 


宽敞的候诊区

 

便利的配套设施


医院建设了标识标牌导视系统,指引规范,流线合理

 

医院建设了标识标牌导视系统,指引规范,流线合理

















医院信息 Hospital profile

日门诊量:5000人次

床位数:1500张

电话:025-52276666 52276668 52276709

传真:025-86627364

邮箱:yb52276501@163.com

网址:www.njszyy.cn

信息纠错